
教育为孩子的梦想插上翅膀。五年来,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取得的数据令人温暖、鼓舞。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跃升至92%,超过1200万儿童接受一年免费幼儿教育。全国2895个区义务教育基本平衡,基础教育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8%,进入普及阶段。学生资助体系每年惠及约1.5亿学生,支撑数百万学子的学业梦想。
“十四五”开局之年,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公布《县域普通中等学校教育发展提升“十四五”规划》,压紧“加快推进县域普通中等学校教育发展”。为县城发展添砖加瓦。
我国近60%的高中生就读于县级中学。超过1670万学子的青春梦想,与县域发展产生共鸣。五年来,该县不少中学也积极探索变革路径。接下来,我们将跟随记者来到湖北省阳信县原县立学校阳新一中,看看他们的探索与实践。
当数学遇上人工智能,传统教育将经历“智能转变”
这是吉信第一高中的数学课“求立方”。只需轻触屏幕,即可在电子白板上自由旋转或裁剪 3D 图形。学生不仅可以直观地认知“几何空间”,还可以通过智能平台生成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点、进行个性化练习。老“黑板+粉笔”课堂om环境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第一中学新生殷世杰:教师设计中有很多环节,比如AI辅助、智能绘图、个人作业、总结分享等。我们一切尽在掌握。这种方法也能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知识。
王美华,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第一中学老师:我想培养学生对人机协作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奇心和现代素养。
不仅是教室在发生变化;数字技术正在融入这所学校的每个角落。智能评分、精准作业执行、动态分析学习成绩已成为教学日常。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方长峰:近年来,县和教育局投入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新校区。中央实施教育强国工程,学校投资超过6200万元。与此同时,该县和教育部投资了超过 600 万美元,将人工智能结合起来,以改善教育和课堂教学。
从“无人问津”到“青年教师的梦想舞台”
师资力量薄弱一直是我县发展的普遍困境。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吉信第一高中启动了“引进、教育、利用、保留”相结合的举措。五年来,学校与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定向招聘,引进新教师100余名,并通过保障性住房、特殊教育和科研经费、著名教学工作室等方式支持学校发展。这就是年轻的李信所在的地方90后的g老师,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湖北省黄石市阳信县第一中学老师李欣:看到学生们脸上的笑容,我感到很幸福。学校引导我们到不同的平台。比如,大力支持青年参赛教师的成长,举办公开课、竞赛、派教师下乡等。我觉得在这里我体验到了一种成就感,看到了自己的光芒。
“五育”同步实施,创新蓬勃发展
目前,吉信第一高中拥有科技馆、图书馆、体育馆、艺术中心等设施。学校还成立了机器人、书法、陶瓷等领域40多个专业组。创新将在五种教育同时发展的土壤上蓬勃发展。
胡辉,黄石市阳新县第一中学二年级学生宇北省:我们正在准备科技文化艺术周的社团演出。主要目标是展示机器人如何在未来的农场工作。我希望这个机器人能够解放我们的双手。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一中二年级学生 张子琪:在一中,表现自己的机会很多,比如书法社、棋社、模拟选拔赛、模拟联合国等,很多。体育运动包括篮球和足球。这些活动将帮助您放松身心,以便您可以更加专注于学习。
(央视记者 高晨源 湖北舜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