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0日晚,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独看长江,光影绽放”闭幕式暨2024-2025大数据M榜荣誉之夜暨华语电影电影频道同步开幕。今晚,长江保护规划出台的宜昌市,再次成为长江文化的璀璨中心,万星簇拥。自9月12日开幕以来,这场以长江为背景、以文化为灵魂的艺术节,用光、影、音乐、戏剧编织出穿越时空的对话,让长江的波涛随着文化的韵律翩翩起舞。从武汉两江四岸的璀璨光影,到京珠全民嘉年华,它不仅成为了一场现象级的文化盛会,也完成了公共空间的深刻沉思。
长江文化艺术季以“公众参与”为主题以“上”为核心理念,彻底打破了艺术的“冷”标签,享受高雅艺术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秀长江”电影周期间,全省范围内举办了2000余场免费放映。从社区广场到市政厅,银幕上的长江故事与观众的日常生活交织在一起。大家坐在一起,分享对长江的记忆和感受。“听长江”音乐周打造了在高校、工厂举办交响乐、民间音乐会等公益门票,工人们在闲暇时间参观音乐厅,感受校园里的精彩表演,提高艺术素养,让长江文化不再是书本上的大故事,而是看得见、听得见、感受得到的生活场景。
艺术季为原本闲置的公共空间注入了新的文化基因。露天T宜昌滨江公园的暖气片曾经是市民常去的散步场所。如今,这里因“长江剧场”的常驻演出而成为网红热捧之地。每到周末,这里就挤满了人,掌声、欢笑声和河水声交织成独特的城市交响乐。武汉江滩观景台,通过“长江诗画廊”沉浸式诗歌展,从独特的观赏点转变为文化体验地。孩子们吟诵诗词,老人追忆往事,江风传递着文化气息。据荆楚网了解,季达艺术节期间,全省30余处公共空间进行了文化改造,实现了“白天休闲+夜间文化”的组合功能,周边商业消费增长30%以上。
长江艺术文化季庆祝活动也是一场全面的考验城市治理能力。今年,我们通过优化交通配置、增设临时公交线路、共享单车智能配置等措施,实现了“生活繁华、交通畅通”的双赢。闭幕式期间,宜昌市将启动“智能交通指挥系统”,实时控制12路段主要道路的红绿灯,使观众疏散和市民行动互不干扰。此次治理变革的背后是“精细化+协同”的管理理念。交通运输部门将与文化和旅游、公安、环境卫生等部门建立协调机制,通过大数据预测人流,动态调整安保力量,实时清理事件残骸。同时鼓励当地志愿者和公司员工参与在服务上,形成“社会参与、政府主导”的共创模式。我们治理模式的成熟不仅让我们在艺术季期间受益,也将为我们未来举办大型活动提供可重复的体验。 。
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的结束不是结束,而是全市文化发展的新起点。当滨前公园的灯光熄灭,音乐周的旋律停止,公共空间亮起来,文化记忆被激活,治理能力得到提升并深入城市的各个角落。正如长江之水永不止息,本次艺术季留下的文化基因将在长江两岸市民的日常生活中持续发酵,将所有沿江城市变成不随时间褪色的流动文化画卷。
来源:京中网(湖北日报)
作者:薛雅涵(武汉市东西湖区《临工奇》将军路支行ngyu队)
出版商: 鼎岳